积厚成势,谋数字化转型新篇章——专访交通银行钱斌副行长
文 / 本刊记者 王伟
近两年,交通银行通过加大创新技术应用,夯实网络安全建设,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金融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凸显。在人民银行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评选中,多方安全计算平台及场景应用项目获得一等奖;CIPS标准收发器获得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20年度上海金融创新一等奖;“医疗付费一件事”获评2021年度“上海标准”及上海人民金融优秀应用场景奖;参加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获评SAIL奖TOP30榜单奖。
这些奖项荣誉不仅是对交通银行技术应用创新的肯定,同时也显现出交通银行在赋能业务提质增效方面的成果。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交通银行钱斌副行长介绍了该行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成效。
交通银行副行长 钱斌
Q
记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在您看来,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应如何牢牢把握这一机遇期,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钱斌: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金融业要坚持系统观念,辩证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充分认识并有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这对于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同时提出“展望2035年,中国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作为国有大型银行,交通银行持续完善金融科技顶层设计,立足差异化竞争优势,制定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在交通银行“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把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作为战略推进的核心点和突破口,同时将提升科技引领能力作为“十四五”时期全行重点打造的能力之一。2021年,围绕数字化新交行的建设目标要求,我们先后发布了《交通银行2021—2022年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数据治理规划》,提出金融科技发展愿景“POWER”,其中P代表平台(Platform)、O代表开放(Open)、W代表智能(Wise)、E代表企业级(Enterprise)、R代表重塑(Reinvent),以此强化科技引领作用,推动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服务模式以及价值体系的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提升对客户、市场以及基层业务的精准性、适配性和灵敏度,构建面向数字经济更加高效、便捷、安全、公平的金融供给体系。
Q
记者: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相继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和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未来交通银行将通过哪些措施持续推进数字化新交行的落地?
钱斌: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既为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指导。交通银行为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新要求,更好适配交行战略发展,围绕监管要求进一步优化交行金融科技规划承接和落地,明确分阶段实施目标。从金融科技的角度,交通银行将主要从四方面持续推进数字化新交行目标落地。
首先,搭建安全的数字基建。维护金融稳定是银行业的应尽之责,商业银行必须首先确保各项业务的安全稳定持续发展,没有一个可靠稳定安全的数字化平台,是不可想象的。安全的数字基建对于数字化转型来说是一项最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的能力。在这个领域不能急功近利,只有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
第二,推进企业级架构建设。业务的高速发展,需要有先进高效的架构作为支撑。数字化转型必将涉及架构、流程再造,对现有的流程、产品、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只有建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企业级架构,系统才能快速支持各经营单位以一个交行的维度实现产品组装、快速响应和敏捷迭代,企业级产品工厂才能真正落地。
第三,加快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数据已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只有通过加快数据在各领域应用,解决数据要素使用过程中的痛点,才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持续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客户的能力。
第四,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伴随5G、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实体网点可能会越来越少,但银行服务的触点一定会越来越多,这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一次重构。在这轮变革中,人工智能将发挥“头雁”的引领作用,带来新的客户服务方式、认知方式、风险防控以及经营管理的变革。因此,交通银行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客户能力作为一项长期重要工作。
Q
记者:您提到安全的数字基建对于数字化转型来说是一项最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的能力。请问交通银行是如何来保证数字基建的安全?
钱斌:交通银行将数字基建视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不仅从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在战术层面也进一步加大在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生产运营、灾备体系建设等领域的投入。2021年全年科技资金占营业收入的4.03%,同比上升0.50个百分点。2022年,将进一步从以下四个方面夯实数字基建。
一是确保核心关键业务的自主可控。全面推进分布式云平台建设,构建一体化的分布式技术栈,实现云平台与信创软硬件基础设施融合应用。基于企业级建模思维,对主机核心系统进行重构,实现应用组件化、模块化、参数化目标;结合微服务、单元化等设计要求,将核心系统从集中式主机平台下移至分布式开放平台。建立安全有效的企业级技术平台,夯实分布式基础架构技术。
二是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运营。建立“零信任”安全技术架构,打造覆盖云安全的全集团一体化安全运营体系,提升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发展与安全的有效平衡。
三是建设适应云计算、分布式等新技术发展的集团一体化生产管理体系。建立集团统一的配置管理标准,实现配置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为生产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配置数据支撑。提升生产运维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水平,强化技术变更、版本投产、故障隔离、灾备切换等方面的自动化能力,实现自动运维常态化。
四是全面推进灾备体系建设。加快同城新数据中心投产使用,形成能力对等的上海同城“双中心”灾备架构;加快新异地数据中心规划和建设,与上海同城“双中心”形成容量对等的“两地四中心”灾备架构,建立企业级全集团灾备恢复体系。
Q
记者:全面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业务的高质量发展,请问交行在科技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新举措?
钱斌: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以数字化思维和手段赋能经营管理、产品服务、业务流程和场景建设,同步推动各业务领域全方位的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生态构建。交通银行始终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全行的系统性工程推进,通过企业级架构建设打通从战略到业务到IT的桥梁,用企业级和数字化思维武装全行干部员工头脑,逐步改造经营理念、展业习惯和工作方法。推进企业级架构建设包含四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企业级业务架构,重塑业务价值链,形成“战略-业务-技术”的紧密衔接关系。二是建立企业级应用架构,形成灵活、可复用的应用设计能力,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三是建立企业级数据架构,加强业务与数据服务的灵活衔接,提升数据共享和应用水平。四是建立企业级技术架构,构建弹性调度、稳定高效的资源服务能力,合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形成技术共享平台,有效构建技术合力。目前,交行正在以零售信贷和B2B支付领域为试点,先行开展企业级架构建设,打造企业级产品工厂,实现产品的组件化、模块化、参数化,支持产品的灵活配置、统一管理、高效开发。未来,我们将结合交行战略和业务、技术发展状况,最终推动企业级架构在全行业务领域落地见效。
Q
记者:数据在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像土地、人力、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素那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资源。交通银行如何来加快数据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钱斌:在未来金融生态中,各个市场主体的深度协同与优势互补是大势所趋。交通银行一方面正着力建设企业级数据中台,强化数据资产变现能力,不断打造集成整合、高效复用、即时赋能的数据服务;另一方面,推动数据要素真正转化成为数据资产,必须要让数据要素能够流动、交换和共享。我们正在尝试通过隐私计算等技术建立一个跨平台、跨企业、跨领域的大数据生态,实现数据不出域,可用不可见。具体有四个方面。
一是推进业务数据化,通过全量采集、智能处理、规范定义,将业务数据转化成可以被记录、存储、追踪和使用的数据资产。
二是统一数据标准与数据模型,有效破除“数据烟囱”,建立全景数据视图,确保数据可信好用。例如,打造管理驾驶舱、客户经理工作平台、数据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应用。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对公/同业客户经理工作平台为客户经理数字化展业提供有力支持,一季度月均使用人次提升29.63%,月活用户覆盖率85.73%。数据服务平台日均交易量560万,支撑了新一代商服、营销中台、风控中台、管理驾驶舱等业务场景。
三是推动数据业务化,用数字化思维创新产品设计、重构业务流程,构建覆盖前中后台的数据驱动业务发展模式。通过深度参与企业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面向业务全生命周期打造“数字孪生”的业务与系统,推动线上与线下、境内与境外、金融与非金融的相互融合,更好地营造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场景化、生态化。
四是探索建立银行业数据与外部公共数据、行业数据的交换机制、融合机制、信息安全保护机制。运用隐私计算等多方安全计算技术,促使数据可交换、可流通,逐步建立“数据不出行、信息可共享”场景生态,真正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作用。目前,交行正积极推动和长三角区域大数据局合作专项工作,有近40家省直分行及辖行与当地大数据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3家政务数据机构已经开展了隐私计算的合作试点。主动融入上海“两张网”建设,打造惠民、利民、便民的“交银e办事”拳头产品,推动数字化转型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率先取得突破。
Q
记者: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数字经济中领先技术的代表,正在重塑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行各业。您能否结合交通银行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实践,谈一谈如何发挥人工智能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
钱斌:人工智能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变化大家都有目共睹。在实体经济方面,一些定位、检测、测量、识别等人工智能场景在制造业的多个细分领域纷纷落地。特别在这次疫情管控过程中,数字哨兵作为智慧抗疫的重要抓手,得到充分印证。在商业银行领域,人工智能更是在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运营等多方面正在重塑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交通银行充分意识到这些趋势变化和紧迫性,“十四五”期间,交行将把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为“新名片”,务求在缩短业务流程、降低成本、风险防控、提升客户体验等方面取得实效。
在服务能力领域,交行已通过手机银行和网银等为客户提供拟人化智能客服,整体识别成功率超90%,每日受理数万客户咨询,应答量占客户总提问总量的三成以上。
在风险控制领域,交行基于复杂知识图谱构建了智慧化的风险监测系统并获评2021年SAIL奖TOP30榜单。其中,仅担保网络风险监测模型就将数十亿元潜在风险余额纳入名单制管理,有效识别和防范了担保链圈造成的区域性风险。
推动解决数字鸿沟,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提升金融普惠性方面,交通银行在获得客户授权的前提下,融合了来自税务、工商登记、征信的各类数据并联合建模,打造了集信用、担保、抵押类为一体的普惠e贷产品,做到了“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银行多费心,客户省成本”,获得了众多个体经营者及小微企业的青睐。
交行在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作用的同时,也非常注重遵守科技向善的商业伦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不当,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今年交行已经开始研究建立金融科技伦理管理工作机制,注重有益于人民美好生活的、科学的、有益的创新,反对一切伪创新,反对过度创新。
(栏目编辑:王伟)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精彩内容回顾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报道 | “疫情下数字化办公空间建设” ——金融科技沙龙在线上成功举办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